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中央层面通报3起典型问题

踔厉奋发新征程 | 沃土良田助丰产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踔厉奋发新征程 | 沃土良田助丰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冯李敏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亩。

  粮食的稳产丰收离不开良田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一块块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为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的稳产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基础设施完善,农机有序穿梭

  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

  7月22日,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胜禾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内,平整的土地一望无际,灌溉渠如同一条条直线从田间穿过,渠道宽窄一致、内壁光滑,清澈的水流顺着灌溉渠精准地输送到每一块田地。纵横成格的机耕道将农田分割成整齐的“棋盘”,农田内,灭虫灯、小气候仪等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夏收,我们的小麦亩产突破了410公斤,比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增加了40公斤。”说起上个月结束的夏收,胜禾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月生很是开心:“我们农场在杨巷镇一共流转了5100亩小麦田,全部是机械化收割,十八台收割机开进田里,一天可以收割1000亩,6天就干完了,每亩平均用工成本下降50%,边角浪费几乎为零。”

  陈月生说,能使用这样的大型农机作业,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去,这里的农田碎片化分布,用当地农户的话来说,是“东一块、西一角”,田埂也高低不平,大型收割机很难开进田里,即便开进去,也无法实现集中连片作业,边角的农作物更是收割不到,所以只能用小型手扶拖拉机慢慢干,耗时费力还有损耗。

  2023年年初,胜禾家庭农场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首先就是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将零散田块整合为连片良田。此后,新修了田间道路,宽度适中,可容纳大型农机自由通行;新开挖并联通了6.694公里的衬砌渠道,确保水流顺畅;配套建设了365座渠系建筑物、1座泵站、0.3公里低压输电线路和1台农业全自动气象站;另外还修建了700米岸坡防护工程,让整个农田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地平整、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杨巷镇原本零碎的土地实现了成方成片,提高了耕地规模化和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该农场配备智能拖拉机7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2台、植保无人机1台、混流式烘干机15台,基本实现了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大型农机可有序穿梭,种植成本显著下降。

 

7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朱家边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内,无人机正在实施农药喷洒作业。范遵明 摄

  同时,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种地变得更科学。在胜禾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内,智能灌溉系统按需供水,无人机巡田监测长势……“以前灌溉靠土渠漫灌,一天也浇不了几亩地。现在土地成方连片,安装了智能灌溉设施,开关一拧就能精准供水,又省时又省力。”胜禾家庭农场的技术员指着灌溉系统的智能控制柜介绍道。同时,胜禾家庭农场还依靠“惠农云脑综合展示应用平台”实现了对高标准农田的全智慧化管理,通过灭虫灯、小气候仪等农业物联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随时查看虫情、大气温度、湿度、风向、日照时数等数据,让田间管理更科学、更精准、更省力。

  资源利用率更高,农作物品质更好

  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农田节水增效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促进了农业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达到节水、节肥、节药的效果。

  “还是高标准农田好呀,种地省心省力还省水。现在这水能精准到达庄稼根部,一点都不浪费。”7月20日清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三角塘镇江南村的种粮大户李国雄蹲在田埂边,看着清澈的水流顺着硬化水渠涌入稻田,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这里的稻田是烂泥田,没有如今这样好的硬化水渠。旱的时候靠大水漫灌,费水不说效果也不好;涝的时候,稻田里的水又排不出去,影响收成。如今村里建成了高标准农田,衬砌渠道1300多米,村里的3座山塘也进行了防渗加固,浇水更方便,用水更节省,排水也更顺畅。”

  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效改善,现代化的科学种植方式得以推广,也带动了节水灌溉模式的应用。

  衡阳市一些农业生产基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投用了水肥一体化项目和节水灌溉项目,铺设了喷灌、滴灌管道。谈起项目投用前后对比,一些农户表示,现在的灌溉和施肥模式确实省钱高效。以前,农田灌溉采用的是传统大水漫灌的形式,因渠道未硬化,水还没到田里就已蒸发、渗漏、流失了不少,灌溉成本高。而且传统漫灌需要靠人拉管挖沟引水,又费水又费力,还容易产生旱涝不均。

  如今,借助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农户可以提前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科学配比营养液,通过操作台点击操作即可一键为作物供水、供肥。水和肥料会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精准、均匀地渗透土壤,解决了尿素态氮肥等肥料在表土层挥发快、溶解慢等问题。同时喷灌的立杆喷头可以同步喷洒叶面肥,有效提高养分利用率。衡阳市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高标准农田自2024年开始应用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用后,亩均年用水量较上一年减少25%,肥料利用率提升约68%。且水肥一体化设施因水分、养分供应稳定,农作物产量也得到提升。

  而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植保无人机等机械打药代替了过去的人工打药,不仅效率更高,且药液喷洒更加均匀,用量更少。在李国雄的稻田内,通过采用绿色防控措施,800多亩稻田大约可少用农药55公斤。

  科技赋能,责任到人

  建后管护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8口井全部出水良好,通电正常,设备完好,能保证正常灌溉。”7月5日,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东邱村“井长”王存艺照例骑着电动自行车,对村里高标准农田的配套机井进行了巡检,并在本上记下本次巡检结果。这些机井是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打的,是高标准农田的重要部分。“保障粮食丰产,机井可不能有任何问题。”王存艺表示,在博爱县,像他这样的机井管护人员加起来一共400多人,他们共同保障着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

  农田要实现高标准,不仅在于“建”,更在于“管”。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才能让高标准农田稳定可用,发挥长期效能。水利设施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更要做好管理。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各地近年来在管护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推出了不少举措。就拿博爱县来说,当地实施“一长两员”管护制度: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井长、一名管护员和一名维修员。井长一般由村支书担任,牵头负责辖区内机井以及其他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等工作。管护员和维修员分别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管护和维修,由乡级农业农村机构管理。每个月,管护人员都要对自己负责的设施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或上报,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良好运行。

  而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一长五员”成为当地管护高标准农田水利机井的创新机制。夏邑县曹集乡种粮大户臧彦辉表示,在曹集乡的高标准农田,不到50亩地就有一眼井,拿着卡一刷就能出水。每个机井房上都有一个管护牌,上面写有井长、管护员、维修员、网格员、安全员、志愿服务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旁边还有二维码,如果哪个机井不出水了,扫二维码就能上报信息,管护员和维修员看到会及时来查看维修。

  正所谓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各地基本建立了县级政府为主,乡镇或村级集体组织具体实施的管护制度,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长久发挥效益。

  四川省都江堰市地处都江堰灌区,截至目前,已建成25.68万亩高标准农田。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都江堰市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后运行管护系列制度,镇(街道)、村(社区)逐级制定管护方案,建立资产管理明细台账,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和具体维护职责。在此基础上,加强科技手段运用,以提升管护效果。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起,都江堰市便利用无人机对都江堰市的在保高标准农田进行全域巡护。无人机测绘精确、效率出众,测绘的数据会通过移动网络实时传到“高标准农田管护系统”中。同时,管护人员现场巡护时会将巡护轨迹和发现的问题实时上传系统。“根据巡护记录、点位标注记录,系统生成巡护报告,便于我们及时了解高标准农田运行情况。”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相关部门通过无人机初步测绘及工作人员实地巡查确认,发现了5处淤堵问题,2处路肩、渠边压顶破损问题,实现了问题的及时处置。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